上海引帆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新闻资讯
站内搜索
学员心得
  • 6995821584 >>非常实用的一套管理实务课程,很受用,感谢引帆的老师
  • 紫江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王梅 >>EXCEL卓越管理系列课程是我做人力资源十年来见过的最专业而又体系化的管理课程。其课程直指行为,令学员有明确的改进方向并促使行为改变 。
  • 中达电通培训经理蔡敏 >>引帆咨询公司的一批员工,专业扎实、反应 迅速、服务到位,是我见过的难能可贵的培训顾问精英团队。
  • 星巴克人力资源经理邹奕 >>引帆咨询的李思恩老师是既具有高超的授课技巧又具备丰富的管理实践内容的大师级讲师。讲师训练课程也很难找到其他比之更棒的老师!
  • 中太多媒体总经理高峻 >>上海引帆管理咨询公司的管理课程确有独到之处,除了丰富的游戏案例外还有严禁的架构和层层推进的功效,令我们这些颇有资历的主管们也觉得受益匪浅、能迅速用于实际工作。
  • 申银万国培训部经理单强 >>引帆咨询所安排的培训课程,能把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结合中国实情,进行生动活泼、启发互动式授课,使学员们受益匪浅。经过之前近三十期的管理培训,学员们都反映对工作确有帮助。
官方微信
重新思考创新

2014-09-16 17:38:29 0人评论 948次浏览 分类:新闻中心

好书006


当谈到创新时,我们发现,一直以来笃信金融、市场营销或物流学等领域的现代管理科学规律的高管们,看起来都能够忍受有关创新的各种无稽之谈。


通常情况下,创新被简化为一系列的头脑风暴,头脑风暴的组织者们声称,如:“没有什么坏点子之说!”(事实上,确实存在无可辩驳的坏点子。)或者企业可能将创新部门独立出来,成立一个特殊的实验室或者单位,作为一个微弱的努力将疯子们隔离开来。这让我们感觉,只有在创新部门才可以大谈创造力。我们把人员安置在房间内,用各种玩意儿装饰办公桌,摆设碰碰球和玩具枪、便签纸、马克笔和有趣的食品。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大家认为创新本应该就是轻松玩乐的形式。于是,即时贴和马克笔已经成为创新必不可少的配置,是企业进行创新崇拜活动时众多固定程序之一。


问题是。事实证明这些技巧并不能带来良好的创新结果。几年以前,我们在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内研究企业所作出的创新努力时发现,95%的创新努力都是以失败告终。纵观当代创新现状,我们发现如今企业的创新已有些许改观,但是仍有很多创新工作是基于希冀或习惯而非事实。这是完全无法接受的。诊断、发展、培育、化解风险、发布和壮大创新的方法,早就需要一场革命。


我们的志向是将创新建成一个系统的方法,将这个领域从神秘的艺术演变成更具纪律性的科学。创新十种类型是这个志向的基础。我们深知所做之事并非像人类基因组项目那样具有奠基作用,也不像化学元素周期表那样能够通过经验证明(尽管我们从后者获得很多灵感)。在全书当中,我们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诠释创新,采用科学类比法贯穿全文来阐明我们的志向,而非平铺直叙我们的主张。


然而,我们几十年的工作经验证明,使用创新十种类型确实可以提高创新的命中率。它能帮助你提高创新能力,从而获得双倍收益,并且不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当然,创新也并不是信手拈来,创新本身依赖于很多因素,我们不能仅仅完全仰仗这一本书(或任何一本书)就能洞悉全部。我们无法保证你在创新过程中一帆风顺,大获成功。(任何吹捧保证成功的人不是骗子就是江湖术士。)但是,我们坚信通过更加系统的方式思考创新,能够提高你实现突破的机会。


如果正在读这本书,你可能会认为这个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创新。我们正在经历着蓝色小星球从未遇到过的,最激烈的变革时代。在这样的阶段,能够通过演变、调整进行创新是至关重要的。事实上,在商业的全球化时代,随着文化和社会准则的改变,自然资源逐渐匮乏,保持物种的持续繁荣发展,都将更加依赖创新。


对于企业而言,这意味着企业必须通过创新来生存和发展。世无定事,很多企业因为一项创新活动而轰动一时,却不能获得持续的成功。正如通用电气前总裁杰克•韦尔奇在1997年12月发表的著名评论,“对于我的企业今天所处的情形,我感到非常不自在。”


也就是说,如果企业不能领先于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将必死无疑,最多也只是在苟延残喘而已。


即使是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的企业,也很有可能被不走寻常路的企业所超越。曾一度辉煌、历史悠久的柯达公司不得不在2012年宣布破产保护。令人警醒的是,柯达的高管们在数码技术出现的时代,并没有做到俗话所说的那样“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事实上,柯达曾是数码摄影领域的领头羊之一。然而如其它许多案例,这些新的领域既微小又容易被放弃,与此同时照片胶卷和电影胶卷的销售支付了所有的账单。


坚持不懈的实施更为有效的创新,成为我们生存的理由。在过去的30年里,这个使命驱使我们不断研究和分析创新成功的原因,并借助先驱者的经验寻找创新的模式。它促使我们去揭开作为创新者工作神秘的面纱并用尽可能朴素无华的方式记载我们的创新实践和结果。它要求我们用各种形式和排列方式为创新建立精细准确的分类方法。在此我们分享这些成果,希望能够与你达成共识。我们的目标是编纂和澄清我们的经验,使得创新成功而非失败。



本文摘自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创新十型》。作者:拉里•基利、瑞安·派克尔、布赖恩•奎因、海伦•沃尔特斯。译者:余锋、宋志慧

  • 全国热线

  • 021-3424-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