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0 10:12:16 0人评论 899次浏览 分类:新闻中心
苏小妹是家中独女,与丈夫陆羽婚后不久,两人的女儿出生,取名萱萱。
“单独二胎”放开后,苏小妹的公婆开始劝说二人再要个孩子,苏家妈妈也觉得萱萱已经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反正条件允许,就帮着劝说女儿。
但二胎怀上后,原本恩爱的小两口起了争执,因为苏小妹是家中独女,丈母娘一直希望能“延续香火”,有个小孩跟随“苏”姓,陆羽家却不是很乐意。
很快,苏小妹产下了一个男婴。这本来要生个女儿还好,双方协商一下也就差不多了。现在生了个儿子,让儿子随母亲姓,这不仅公公婆婆不同意,陆羽也有所介怀,于是两家人因为刚出生婴儿的姓氏问题争执不下。在给小孩填出生证明时,陆羽想着先填上,便按照自己的姓氏先填了姓名。
知道了这事后,小孩的外公外婆发火了,辛辛苦苦劝说女儿再生一个,又是独生女,怎么就不能跟着女儿姓呢?苏小妹也是越想越气,辛辛苦苦为你生了小孩,不就一个姓氏吗,就不肯迁就自己,联想到平时生活中的种种不平,一气之下,将丈夫告上法院,要求离婚。
随后法院开始做起双方长辈的工作,听取意见,让双方各退一步。
陆羽家要求儿子一定要随陆姓,苏家则一定要有一个孩子随苏姓。这么一来,双方的要求还是可以同时满足的,女儿随母姓,儿子随父姓即可。后来,双方当事人也觉得为姓氏问题离婚确实没必要,于是,苏小妹撤诉了。
如今单独二胎政策放开,因为很多小夫妻都是家中独子,所以关于第二个孩子的姓氏问题也开始越来越多地摆上台面。跟谁姓的问题,其实不只是夫妻间的事,还涉及到了夫妻背后的两个家庭,很多时候,长辈的参与会复杂了问题本身。
这种时候,小夫妻应怎样沟通消分歧呢,来看看我们常用的沟通技巧培训中,讲师会建议怎么做:
1、夫妻商量达共识
其实,年轻夫妻大都想得开,归根结底,姓名不过是一个符号,不要因为姓氏之争而破坏了好端端的家庭。所以,无论跟谁姓,夫妻双方一定要先行商量好,达成共识才能“一致对外”。
2、各方私下巧劝说
小夫妻意见确定好了后,自己私下跟父母讨论确认,父母不认同也只能靠你耍出十八般武艺巧说服,无论是讲道理、撒娇,或者是像苏小妹家这样得出“替代方案”,总之一定要保证自己说得父母心服口服。
3、召集双方好商量
各自劝说差不多了,再和和气气地召集一个双方会面,明显“得了便宜”的那家要向亲家的大度表示感谢,比如第三代跟女方姓,外公外婆就要客客气气的感谢亲家,并表示老两口只是求个心理安慰,孩子大家都是一样心疼的等等,消除对方心里的疙瘩,日后相见或在抚养孩子时才能少些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