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2 15:49:54 0人评论 815次浏览 分类:新闻中心
现在,很多“陈旧”的电视剧、电影都出现过无数个版本,但是为什么大家还是比较喜欢最初的版本,原因之一就在于它们是经典。这就是经典对人们的影响。
还记得赵薇导演的处女作《致我们逝去的青春》吗?为什么能这么火?也是因为它的主题是经典的青春、爱情,所以从“60后”到“90后”都很喜欢这部电影。很多所谓的影评专家从专业角度去解剖这部电影,给出不少负面的评价,可广大观众不是专家,观众只是凭感觉,感觉舒服就行.所以,经典是个差异化的概念。就像LV为什么让很多女人疯狂? 茅台为什么就算装在矿泉水瓶里也会让你想喝上一口?也是因为经典。
经典让人感觉历史悠久、内涵深远,久经时间的验证,自然高档、权威。加多宝跟王老吉的竞争,由“改名说”——经典凉茶改为“加多宝”,到“销量说”——“全国销量领先的凉茶”,到最近的“我是老茶创始人的传人,我将凉茶配方独家授权给加多宝”这样的“经典论”,都是意在塑造经典。
消费心理学家卡罗尔•穆格认为:经典之所以具有这样的力量,其原因在于人的内心深处对于事物的传承性和历史性的渴望。如果找不到历史,找不到自己的根,人的内心会产生一种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不 安全感,从而对未来产生恐惧感,因为如果人们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自然也不知道自己未来向何处去。
那么,在培训行业TTT培训有没有经典呢?
柯氏四级评估从20世纪60年代诞生以来,虽然饱受争议,但是行业内不得不承认它的经典性。DISC四型人格特质也是由两千多年以前的古希腊心理学家、“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发现的体液学说发展而来。 情境领导自20世纪60年代诞生以来,独立成为一种流派,也成为一门课程,广受欢迎,它也是经典。
那么,如何从经典中找到差异化?
途径一:内容中寻找经典
这几年培训圈中有类课程很受市场欢迎,那就是国学,甚至掀起一股风潮,称为“国学热”。只要一谈及国学,人们就会肃然起敬,这就是传统文化的力量。但是当很多人都在讲国学的时候,差异化就消失了。所以你还得在国学中深挖差异化,形成国学传授中的经典。
在国学中树立经典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大势所趋。国学本质上属于文化的范畴,在国家大力推广中华文化这样的背景之下,发扬国学可以说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情。当然,这有个前提,你自己得有文化底蕴,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不是看了几本书,来上几句“之乎者也”就算通晓国学,不能断章取义、牵强附会地误人子弟,更不能装神弄鬼、故弄玄虚地危害社会。
途径二:背景中发现经典
如果你不能在内容中发现经典,那你可以从自己的背景中找寻经典。
(1)家族背景
如果你是刚好姓孔、姓孟,可以找找族谱,说不准发现你是孔孟第几代传人。当然,如果不跟这些大师同姓,那你可以查查是否源自书香门第、国学世家。
(2)学术背景
如果你拜某位大师为师,成为其入室弟子,自然就沾了经典的光。这也是很多同行拜前辈为师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他们拜师的最初之意不一定是借名,而是真正想学习东西,但在客观上也为营造自己的经典打下基础。尤其是如果你能拜行业的鼻祖级人物为师,那你的经典性就自然产生。 当然,从严格意义上讲,成为某人的学生和成为某人的徒弟,含义是不一样的。就像孔子有三千弟子,只有七十二贤徒。学生太多,只成为学生并不能产生差异化,只有成为正式的入室弟子,才是稀缺的,才会产生差异化。
途径三:区域中制造经典
经典是需要历史沉淀的。除了内容以外,特殊的地域也是经典的一部分。中国的传统学术更多是在山里,所以“学成下山”成为一个通用说法,也因此产生了很多名山,甚至有了用“泰山北斗”来形容学术高深的大师的说法。
因此,在区域中找到经典,并且建立信任状,也是建立差异化的一个做法。最好的汽车是德国制造的。凉茶产生在两广福建一带,因为那里有喝凉茶的历史。火锅也只有重庆的才最正宗。
找到经典,仅仅完成了一步,接下来还要为你的经典建立信任状,提供实实在在的内容,这样的经典才是真正的经典,而不是昙花一现。不能只有经典的外表,而没有经典的内涵。茅台酒瓶装的未必就是酒,有可能是纯净水。还是那句话:内容为王!
此外,经典是一个差异化手段,但不适合所有人,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时硬拼未必是好事。可乐的经典在西方,所以无论娃哈哈如何努力,非常可乐还是败下阵来,倒是将牛奶、果蔬几种食品混搭在一起的“营养快线”开创一条新路。如果没有找到经典,就找找其他的方法,总会有一条路适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