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5 13:10:39 0人评论 897次浏览 分类:新闻中心
“最受青睐=热销”,这就是产品推广的策略之一。房地产低迷的时候,没人买房子,开发商会雇佣一些人去排队买房,营造一种抢购的景象,以吸引更多的人。苹果手机刚上市的时候,很多年轻人通宵达旦排队抢购,引发哄抢,既然哄抢了,价格就会上去。“蒜你狠”“姜你军”还有“中国大妈大战华尔街”……都是这个道理。
最受青睐在市场中的直接体现就是高市场占有率。很多人不太明白为什么企业非常在乎市场占有率,原因在于,一旦某个产品或者品牌“最受青睐”,就会导致消费者产生从众心理,也会产生“光环效应”,从而引发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市场只会追随强者。
很多企业会采取措施抢占市场占有率,甚至不惜打“价格战”。除非是掌握了核心技术,拥有成本优势等,否则采用“价格战”来提升市场占有率,会带来后患。要记住,价格不是差异化战略。
《引帆培训最受欢迎的谈判课》风靡全国,兴起一股“谈判热”,也兴起一股“引帆热”,发展出包括《引帆培训最受欢迎的人才管理课程》等在内的“某某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某某课”这样的“最受欢迎”系列。
为什么这些课程可以吸引大家的眼球?因为最受青睐。最受青睐意味着是被市场认可的,最有吸引力的;意味着是最有特色、最有技术含量的;更意味着是脱颖而出、与众不同的。
那么,培训师们是如何体现自己的课程热销?又如何显示自己最受青睐呢?
培训行业不像其他行业,有专门的机构和组织可以统计销量,从而拿出具体的数据来说明自己的市场占有率,但可以通过别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课程热销。
方法一:强调课程量大
课程量大可作为热销的一个体现,很多培训师在简历中都会介绍自己的课程量,如:3月份授课26天;去年授课量298天……甚至出现“培训界第一劳模”的说法。
在说明课程量的时候,要谨慎,因为如果遇到较真的机构或者企业,细究你这个量是怎么得来的、是否真实,反而会造成麻烦。,而且对于课程量太大的培训师,市场也不一定完全认可。
那如何让课程量更合理性呢?
(1)为课程量提供事实依据。除了介绍课程量,最好能列举出成功案例,客户见证,以证明自己的实力。
(2)给课程量分类。课程量大可以体现热销程度,但也需要有合理性。就像任何一个差异化战略一样,首先考虑的是行业合理性。所以,单纯的销量不太容易产生差异化。所以在介绍课程量时,分类课程量,将课程量这个差异化和其他几个差异化结合起来。让课程量成为其他差异化的信任状。
课程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
1.课程销量:不用介绍所有课程的销量,只介绍某个课程的销量。如果有擅长的特色课程,就用销量凸显专业性。
2.行业销量:在差异化战略中有一个是“市场专长”,其中包括了“行业专长”,也就是“专长于某个行业”。
3.行业+擅长课程+销量:将具体某个行业、擅长课程以及具体销量的结合,这样形成组合型差异化,就更加具有说服力。
方法二:强调“我很忙”
课程量大的培训师可以通过上面的方法产生差异化。那么,课程量不太大的培训师怎么办?造假吗?先不要讲什么“师德”之类的,就是根据现实来看,造假就行不通。这么做没有多大的意义,因为市场已经成熟,如果要你列出“客户见证”和成功案例,那你就会被揭穿,说不准还会进入“黑名单”。
对于课程量不大的培训师而言,如何显示你最受青睐?那就是“忙”了。如果你能证实你比别人还忙,就表明你最受青睐。
很多培训师会在QQ、微博、微信里发布自己的动态: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在机场向大家问好,有个青岛的课程,连续4天……当然,要显示“我很忙”,一定不要忘了围绕核心来设计,不要让人看起来只是瞎忙。
总结起来,将“最受青睐”作为一个差异化,需要和其他几个差异化相结合,这样可以在某一类课程中脱颖而出。比如:最受欢迎的TTT课程、授课量最多的领导力课程……
“最受青睐”这个差异化战略是培训师八大差异化战略中技术含量和竞争力都相对较弱的,因为仅仅用“最受青睐”并不能直接反映其内容的特征,市场中最具有竞争力的,也最难的一个差异化就是:领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