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31 10:10:18 0人评论 954次浏览 分类:新闻中心
赞科夫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情境教学正是触及了长期以来被传统教学所忽视的学生的情绪领域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激情情境教学的核心就是用激情进行教学,用激情去吸纳和传播知识,用一种高亢的精神状态、真挚深沉的情感,通过不同的交流方式,把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紧密有效的结合起来,以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碰撞、智慧得到启迪、潜能得以挖掘。
激情情境教学,需要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并富于真情实感,真正进入教学内容的情境,从而达到忘我的境界。它要求老师对教学内容要有极强的驾驭能力,对教学内容掌握要透,能够融会贯通,能从一定高度看问题,并能加以风趣的语言、得体的教态、适当的比喻、恰当的演示。它还要求老师精神状态极佳,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及号召力,它体现出一个老师对讲台的执着、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对学生的热爱以及自己的才华。总之,激情情境教学是一个老师综合素质在课堂上的全部表现。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则真实的情境案例:
某老师在“平均数”课程刚一开始,便别开生面的想全班提出:“咱们分两组来拍球比赛,好吗?”学生们自然喜出望外。“怎么比?”每人都来拍球时间来不及,大家提议“选代表”,于是每组派出4人(这蕴含着统计学中的“抽样”),并当场根据每一代表的拍球个数做了统计。不一会儿,甲组发现本组拍球总数超过乙组,高兴地欢呼起来。
此时,老师自告奋勇也参加比赛,并把他的拍球数加入乙组之中,顿时乙组的总数明显增多,学生们很不服气,喊道:“这不公平!(甲组4人,乙组5人)”那么,怎样才能公平呢?有同学说:“甲组也再加1人。”如果不允许加人呢?矛盾激化了,有个学生站起来用手比划着说:“把每组几个人拍球的个数匀乎匀乎……”这一“匀乎”,表明学生已从实际问题的困惑中产生了“求平均数”的迫切需求,老师便水到渠成引入了“平均数”,随即与大家共同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
在估算平均数这一教学环节中,一位女同学得出估算值2000,这个答案明显不正确,但老师并没有生气,他只是走到那位女同学身边,摸着她的头亲切的说:“请你去问问其他同学,听听其他同学是怎样估算得更准确的。”
一个男生站起来对她说:“你估算的数值比最大的还多,这是不可能的,平均数要比最大的数少,比最少的数要多。”
老师转过身来,摸着女生的头说:“听了这位同学的发言,你想说什么?”女生不好意思的说:“我估计的数跑到最高的数外边去了。”
一个“外”字,正表现出了学生对平均数的认识和理解,体现了他们对自己学习的反思。老师心中的感动再次溢于言表:“我非常佩服那些估计得比较准确的同学,你们思考问题有根有据。但我更佩服身边的这位女生,虽然第一次她估计到‘外边’去了(有意识的使用了儿童的语言),但她学会了和同学们交流,还能接纳别人的意见,能够修正自己的意见,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我们都应该向她学习。”
在案例中,老师善于激发每一位学生积极发言,对每一位发言学生都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鼓励学生认真倾听,大胆发言;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勇于创新。在他富有激励性语言的鼓舞下,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得到张扬,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参与探讨、质疑、创造等教学活动,并在思考、交流、争论和发现中学习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老师的激情课堂教学的最大特色,是善于巧妙的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做到以情促情。这种创造性的教学使学生能真正感悟到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老师的课堂激情来源于他对教育事业和教育对象的真爱。只有真爱,才可以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广泛收集资料,将那本教案当做艺术品来细心雕琢、仔细玩味;只有真爱,才可以站在讲台上引领学生泛舟学海,寻觅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宝藏。
作为老师、培训师,如果没有对事业执着的爱,没有对学员真诚的情,是不会取得成功的。老师的情感具有强烈的感染性,老师丰富而真诚、纯洁而高尚的情感可以左右学员的思想感情。用案例中老师的话来说,老师走进教室就像演员走进摄影棚,要立刻进入角色,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和对学员的关心、对知识的酷爱、对事业的追求以及对工作的责任感,去激发学员相应的情感体验,使师生的情感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