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06 16:49:16 0人评论 999次浏览 分类:新闻中心
历经五个月的马拉松谈判,中国钾肥联合谈判小组与国际钾肥供应巨头达成2015年钾肥价格协议。其他国家和地区以此为参考,并有不同幅度的上涨。
这几年,中国掌握国际钾肥价格谈判主动权,始终保持世界钾肥进口“价格洼地”。有趣的是,钾肥谈判与铁矿石谈判一样,同样面临着垄断性的国际供应商,同样国内需求量大,那为何钾肥谈判能谈出世界最低价,铁矿石谈判却一直挨宰?今天我们两方对比谈谈。
谈判条件:钾肥谈判比铁矿石谈判底气更足
从谈判买方来看,中国虽然同为需求量大国,但中国国内钾肥供应量达50%,而铁矿石的质量却普遍较低,进口依赖程度更大。
从谈判卖方来看,虽然同样垄断,但相较铁矿石的三大垄断巨头,钾肥的垄断者有六七家,相对更不易联合;另外,近年来由于钾肥主要供应商白俄罗斯与俄罗斯分道扬镳后,建了自己的海外销售渠道,自发在垄断内部挑起竞争,这样的搅局者给了买家们可钻的空子。
谈判筹码:钾肥谈判比铁矿石谈判筹码更重
首先根据全球铁矿石定价机制的“自动适用原则”,只要有一家矿山与钢厂达成协议,其他各家均自动适用。在铁矿石谈判中,日本企业三井物产拥有两大铁矿石巨头的股份,三井物产私下让利给日本钢铁企业,因此日本钢铁企业总能很痛快的接受巨头们的涨价要求,而中国等买家只能被动接受涨价。但钾肥谈判中,没有这样的买方搅局者,中国是真正的大客户, “中国规模”是跟供应商讨价还价的强大筹码,其他各国只需等中国谈完再谈就可以了。
其次,从国内企业团结性来看,钾肥进口方面建立了联合谈判机制,政府主导、协会协调、企业参与,团结一致对外。而在铁矿石方面,中国钢铁企业近几年才抱团谈判,早期没有形成合力,一些企业和铁矿石巨头私下交易,扰乱了整个对外谈判布局。
无论是钾肥谈判还是铁矿石谈判,说来说去都是争夺定价权的谈判,但正因为谈判条件与谈判筹码的巨大差异,才导致两个谈判定价权的归属有天壤之别,那么中国应该如何扳回劣势维持优势呢?
对于铁矿石来说,除了坚持团结一致对外,加紧淘汰落后产能,摆脱低端钢铁出口的经济依赖,才可能为中国未来的铁矿石谈判增加筹码。当然,钾肥谈判也要居安思危,一方面要建立与一个或几个垄断方的亲密关系、避免垄断方联合,一方面行业也要团结自律,避免被各个击破。另外,在保证国内钾肥产量的同时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行钾肥生产,如此才可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